“5G+工业互联网”步入下半场,湖北冲刺实数融合
新的发展阶段,地方“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由“局部探索”向“梯次推进”转变,同时,企业也从“单点应用”向“工厂集成”拓展。
“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由起步探索进入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11月5日,在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学军介绍。
11月5日—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来到湖北武汉多个企业探访其5G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及成效。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北省依托位居中部前列的5G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5G融合应用和5G-A规模化应用,并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上取得阶段成效。在5G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下,湖北汽车、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正加速迈向数智化发展。
“‘5G+工业互联网’正架起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数智桥’,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张学军表示。
“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拓展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行业应用已覆盖76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深入融合工业、医疗等重点领域核心环节,“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万个,融合应用赋能作用凸显。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供了充分保障。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08.9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无源光网络)端口数达2732万个。
以湖北省为例,据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长岛介绍,截至2024年10月底,湖北省累计建成5G基站16.3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8个,实现全省城区深度覆盖、县城和乡镇连续覆盖,全省行政村实现5G网络“村村通”。
同时,湖北5G网络加快向5G-A演进升级,全省具备5G-A能力的基站超4.3万个,其中,建成5G-A载波聚合基站5839个;开通5G RedCap基站3.71万个,基本实现乡镇以上连续覆盖;5G-A通感一体基站、确定性网络智能基站已在武汉、鄂州等地开展技术试点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设施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北京、江苏、湖北等多地“5G+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也由“局部探索”向“梯次推进”渐进。
梁长岛介绍,截至2024年10月底,湖北5G应用项目已超过250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各行各业,融合应用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在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层层叠叠的集装箱旁,有几辆无人平板车正在有序作业,沿着统一的行驶路径,将卸船后的货箱拉送到铁路堆场进行装车。
图:CSP武汉码头(受访者供图)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CSP武汉码头利用5G+光网、视觉识别+激光雷达融合等技术,实现铁路自动化装卸作业。率先在内河码头落地5G+DCV(无人集卡),并实现常态化运营,无人集卡作业箱量占比已达到50%。相较人工作业,自动化装卸技术提升操作效益超20%。
“无人集卡已成为码头水平运输中的主力。”上述负责人表示,一台无人集卡从码头前沿到堆场,一小时能行驶3个循环,运送6个货箱,码头只要配备5—6台无人集卡,就可以与一台岸桥配合形成一条作业线。
不只是港口运输,目前,湖北依托中部领先的5G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并同步推进5G-A规模化应用。同时,湖北将6G等信息技术作为湖北省未来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方向之一,实施6G创新发展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强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建成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信息通信网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梁长岛表示。
深入推进实数融合
企业实践从“单点应用”向“工厂集成”拓展,是我国“5G+工业互联网”迈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另一大特征。
10月30日 ,工信部公示了“2024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价结果”,湖北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其中,大唐互联DTiip工业互联网平台排名由去年的40名上升到28名,相较于去年有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不断尝试、投入、调整,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能快速带来实际效果,就会形成不敢转、不愿转的情况。”中国电子院副总经理、国投融合董事长席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DTiip平台抓住这一痛点,通过SaaS化小快轻准产品,给中小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工具包。目前,平台在武汉、无锡、杭州、重庆、玉林、黄石等超过18个地区,都有参与技改数转、咨询诊断等业务。
格创东智工业运营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朱金童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做到跨行业、跨领域,需突出其通用性功能。格创东智工业互联网平台起初应用于华星光电的面板生产领域,结合面板与半导体生产工艺的相似性,平台逐步向半导体领域拓展应用。目前,格创东智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泛半导体行业已累计交付近200余个整厂标杆项目,服务企业数量近3万家。
在平台赋能下,各行各业加速迈向数智化发展。以湖北为例,近年来,湖北明确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晓华介绍,湖北健全“三链融合”“链群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2023年,湖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6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7.5%,今年预计突破3万亿元,GDP占比接近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岚图汽车智能制造工厂注意到,在岚图汽车生产过程中,从冲压、焊装、涂装到总装的多个环节,均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身影。例如在总装环节,通过投入使用移动机器人,能够将车底部裙板自动拧紧。
图:岚图工厂内移动复合机器人正在作业(吴文汐/摄)
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岚图通过创新性移动复合机器人全自动拧紧技术导入,集视觉检测、超高频视觉定位、复合机器人、激光视觉融合导航、自动送钉、误差补偿等多项领先技术,创新性整合应用。
“在5G、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岚图打造了全新的数字化工艺设计平台,实现产品与工艺的协同设计,同时与5G技术融合,建立了从数据收集、生产计划、生产制造到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维护全过程的智能制造。”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湖北省另一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领域,也涌现出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行业转型升级的案例。例如,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长飞科技园光缆5G工厂,成为其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助理胡成国介绍,长飞科技园光缆5G工厂融合长飞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双千兆”网络作为承载底座,利用5G和千兆光网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助力工业通信网络迭代升级。同时,应用物联网、数字孪生、机器视觉、VR/AR、大数据、AI算法等新技术,开展厂区智能物流、机器视觉质检、虚拟现场和远程运维、设备协同作业、数字孪生、云监造、云厂验、云检测等创新应用,实现工厂智能化、透明化管理,提升企业面向订单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实融合的关键底座。长飞公司将持续深耕5G+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态系统。”长飞公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