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5G+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深化应用的四个方面

发布时间:2022-11-21 09:33

1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湖北武汉举行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分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潜力目前是被低估的,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应用的蓝海,“5G+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要落实在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供应链四个方面。

在智能机器人方面,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会走出封闭受控的环境,在开放的场景中应用。李培根表示,真正影响搬运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效果的是移动技术,包括基于地图的定位技术。运用该技术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无需辅助固定信标,对工作场地几乎没有改造需求,此类柔性生产配置非常适合应用在复杂、动态的生产场景中。李培根认为,机器人和人的协同十分重要,三一重工在北京的工厂已实现人机协同下的重型工件高精度装配,机器人的动作感触(视觉、力觉、触觉、听觉等)通过手柄实时反馈,操作者根据反馈实现装配过程精准控制,操作者的控制也可以传递给机器人,供机器人自主学习熟操作技能。云化机器人则将一个或多个机器人的大脑配置在云端,它具有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平衡计算负载、降低机器人本体的硬件需求、协同合作、实现机器人借助云端大脑独立于本体持续升级等核心优势。

李培根表示,在产品开发方面,工业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与用户交互。以海尔为例,海尔在开发过程不断跟用户交互、迭代,研发模式实现了由瀑布式到迭代式的颠覆,使用户成为创新生态中的核心要素。以前是先有产品再找用户,现在则是先有用户后有产品。生成式设计引用了一种用于创成式设计的交互拓扑优化工具,用户能立即看到修改对设计性能的影响,有利于交互式设计的探索。另外,在产品开发中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摆脱地域限制,做到虚实结合协同设计,这也需要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的支撑。

在生产制造方面,李培根院士谈到了工艺智能。工艺智能在大型船舶发动机领域有很多应用,如在焊接过程中利用工业互联网的各类融合技术高频地采集各种参数并实时分析、控制,从而使得质量问题在焊接单元之中即刻解决,让事后质量检测走向实时在线的监测和预测。在生产资源分配中,预测性维护可以突破工厂边界,实现跨工厂、跨地域远程故障诊断和维修。机器视觉识别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如LED芯片的检测、液晶屏的检测、钢材表面缺陷识别、纺织布料瑕疵识别。个性化生产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在机器人和人工辅助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定制。

在供应链方面,以采购为例,如今的数字化采购应用了智能合约等前沿技术,可以把商务合同代码化,自动执行合同条款和触发付款,也可以自动触发补货请购、实现按需融资等。李培根表示,数字化供应链能够做到数据可视化,消除信息不对称并带来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还能够优化流程和管理需求,通过供应链之间的管理协同实时优化决策和预测需求,避免“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同时,数字化供应链信息透明化,有助于解决传统供应链行业取证困难、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