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万物,工业互联网未来风口在哪?

发布时间:2022-11-21 09:18  来源:湖北日报

11月19日,观众在元宇宙大舞台观摩机器人表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当前,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湖北制造业能否抢抓产业风口,助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11月19日,在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论坛上,业内专家洞察未来。

智能机械需要“云上大脑”

“人工智能应用的潜力是被低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坦言,现在工厂焊接线、装配线等封闭环境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人都没有智能,真正的智能机器人一定是在未来的开放场景中,能够自主移动、懂得人机协作。

据德勤咨询预测:当前,全球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而人工智能的使用可降低制造商最高20%的加工成本。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劳动生产力提升27%,拉动制造业的GDP高达27万亿美元。

李培根说,人工智能应用离不开5G+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要实现开放场景的自主移动,除了要地图定位技术,还要能智能识别周边场景,具备视觉、力觉、触觉、听觉等感触反馈,实现机器自主学习。如,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公司实现了人机协同下的重型工件高精度装配,机器能自动学习熟练工操作技能,通过反复修正训练,分析最优装配方式,最终实现机器人自动装配作业。

另外,在智能制造生产场景中,需要机器人有组织协同能力满足柔性生产,使得大脑在云端的“云化机器人”成为新趋势。一个云端大脑可控制海量机器人,汇集所有机器人的视觉、语音和环境信息,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降低机器人单体计算负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配合完成整套工序。

标识成为数字创新必备选项

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通过赋予机器、设备、产品“身份证”,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数据交互和流动。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标识已经成为所有数字化创新方案的必备选项。”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工作组主席刘阳介绍,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从500亿个发展到了突破2000亿个,平均每个企业节点,都注册了不少于1000万个的标识(包括机器、产品、零部件等)。二级标识节点呈现行业型(打通垂直行业产业链)、工厂型(打造厂内专精样板)、园区型(构建园区数字底座)、城市型(整合城市基础资源)特点。目前,支撑碳效评价、产品碳足迹、碳数据管理等功能的“绿色低碳标识”成为市场新需求。

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俊表示,我省信息通信业将继续打好转型“主动仗”,支持千行百业参与5G、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推动企业、产业数字转型;继续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全省“建、用”5G、工业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继续打好产业“团体赛”,接续2021年“5G服务春风行”专项行动和2022湖北网络强基赋能“春雷行动”,通过“大平台”打造湖北“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宣传队”“播种机”,推动发展方式由行业“独唱”向多部门“大合唱”转变,5G、工业互联网发展从“开荒动土”转到“精耕细作”转变,共同推动湖北“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