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标识机遇” 夯实“数字底座”

发布时间:2022-06-09 16:52  来源:湖北日报

标识赋能的新篇,在武汉再度延续。

6月8日,2022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中部)在武汉举行,这是武汉第二次当东道主,印证了湖北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如何在促进中部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标识力量”?本届大会以“标识向实,融创未来”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聚智聚力、分享经验。

“希望中国有自己的数字孪生开发工具”

“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数字孪生很重要,它是智能装备的灵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未来新一代的制造,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字孪生。有了它,可以通过数据和智能赋予物理实体“生命”。

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罗罗公司”,其开发的“Ultra Fan”(智能发动机)项目,每个风扇叶片都有一个数字孪生数据模型,可以存储真实的测试数据,工程师以此预测使用中的性能。其中,“Ultra Fan”试验台项目耗资9000万英镑,可从1万多个参数中获取数据,并以每秒20万个样本的速度监测出叶片的最小振动。

在大型船舶发动机领域,焊接占据工艺进程的70%,对深层次焊接质量问题很难追溯原因。而利用工业互联网融合技术,以不低于1000赫兹的频率进行各类工艺参数的高频采集,可让工艺质量“事后检测”转为“实时监测”。“这是工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希望中国有自己的数字孪生开发工具。”李培根坦言,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要致力于数字孪生应用的生态构建,其实现的关键在于工业软件,尤其是仿真软件,这是中国工业软件很薄弱的一环。互联网企业和工业企业要加强合作,充分释放数字孪生的产业链价值。

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揭榜挂帅”

过去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从1亿到突破千亿大关。工业互联网标识与垂直行业的结合,正在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目前,国家顶级节点对接、解析服务、运行监测、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标识注册量超1381亿个,日均解析量超过1亿次。全国二级节点达197个,覆盖29省级行政区,包括船舶、集装箱、汽车、石化、食品、医疗器械等34个行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企业超过12万家,标识应用涉及制造业环节更深,产业价值日益显现。

“生产协同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余晓晖说,通过标识解析可建立生产过程各单元间的“数据链”,解决企业不同工业软件造成的数据难以互通共享的问题,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省通信管理局表示,目前,我省已建成二级节点12个,企业节点数234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覆盖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等“51020”现代产业集群,涉及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溯源等多个典型应用场景。下一步,该局将支持打造重点行业和市州全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打造一批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标识应用标杆。

目前,武汉市对夯实工业互联网“数字底座”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对首次获评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服务效果好的二级节点择优予以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且设备投资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投入总额的8%,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支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展开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对实施成功的企业奖励200万元。

全国标识创新应用大赛开启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离不开“标识解析”,为促进标识产业规模化、深入化以及规范化发展,大会同步开启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大赛(中部赛区)决赛。

进入决赛的10支参赛队伍,既有东风通信、长飞光纤这样的湖北本土龙头企业,也不乏湖南中电互联、江西联通等中部其他省份的领军企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表示,赛事既是对入选项目的一次集体检阅,更是加快推动中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中部地区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的重要契机。大赛将分析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总结标识解析应用模式,推动标识解析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